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95章 賢哉英公

關燈
第195章 賢哉英公

桂花的花期,多只有短短一月。

英國公府秋日桂子落盡之時,梓州刺史,英國公長子李震回到京城。

比起遠在海外的李敬業,就在蜀地的李震得了詔命自然歸來的更早,與其弟李思文朝夕侍奉於病榻前。

說是侍疾,其實也只是陪伴。

他們眼見父親並非病得起臥不能,反而有時候還能在院中轉兩圈,摸一摸刀劍之類的。

與其說是病得厲害,不如說是……像花到了時日,該落了一般,搖搖欲墜於枝頭。

宮中二聖與太子屢屢賜下各類藥材和補品。

頻繁到李震幾乎每隔兩日就要進宮謝恩。

進皇城次數多了,李震也就明白了,為何父親囑咐他,待來日他去後子孫皆不許外出涉朝事,就在家關著門老老實實守孝三年。

冬日裏,李勣大將軍幾乎不能再起身於院中閑走時,李敬業終於晝夜兼程趕回了長安。

見到這個久未見到,最讓他掛心的孫子,李勣神色還是很嚴肅,只是打量了他良久,這才略微點點頭:“到底是,多了一分穩重。”

李敬業聞言落淚。

*

姜沃是在尚書省見到李敬業的。

她下意識的評價跟李勣大將軍一般:“多了幾分穩重。”

李敬業臉上還帶著祖父病重的傷感與晝夜趕路的憔悴,聞此言露出幾分欲笑卻似哭的神色:“姜相謬讚了,祖父說只多了一分穩重。”

說完後垂頭道:“奉祖父命,請姜相過府一趟。”

姜沃頷首起身,又拿起桌上一份公文收入袖中——英國公病的這段時日,也依舊會聽一聽朝堂大事,這已經多年的習慣。

然而這一日,姜沃取出公文時,卻見英國公搖頭道:“不必了。”

姜沃手頓住。

旁邊侍立的李敬業還以為是祖父有什麽不適,忙上前急聲道:“尚藥局的大夫就在外頭。”

李勣擡擡手,打斷孫子的話。

然後對姜沃道:“你也知,我起自草莽,家中親眷多亡於戰亂中。並不似世家大族一般,多有宗族長輩。”

“今日我自忖將不起,自有些話要交代約束子孫。”

“姜相與我做個見證。”

然後轉向有些呆楞的李敬業:“去吧,將諸人都叫來。”

*

榻前站了數人。

李勣一一看過面前後代,最後將目光落在李震和他身後李敬業身上——不是他偏心,而是長子和長孫,終要承襲英國公府,要成為一府人,一族人的庇護。

若是行差踏錯,他們家可不是皇帝母族,能有一次容錯的機會。

就像……

李勣沈聲道:“都不必做什麽悲戚之色,世間哪有不死之人,自是修短有期。如今我年近八十,已然是福壽過人,何以悲哭?”

李震勉強收了悲傷之色,恭敬道:“請父親約束子孫。”

李勣這才點頭:“從前我便告誡過你們過多次,房相杜相一世忠勤,以功立身,卻皆因不肖子孫而受牽連蕩覆,家族雕敝。”

他對李震道:“這些年來我約束子孫甚嚴,然將來一族子孫愈多,擔子就都落在你身上了——你性寬溫,故而我今日有一厲言交代與你。”

李震站也不站了,直接跪於病榻前,其餘子孫亦跟著跪下敬聽。

姜沃原被安排了坐在一旁小凳上,此時也起身垂手而立。

只聽李勣大將軍叮囑襲爵長子道“來日族中子孫,你皆要嚴加管束,若有交游非類,以英國公府之名胡作非為者,便逐之或按律殺之——若你有包庇之行,便是你的不孝!”

言辭語氣皆甚厲。

李震先是被這句話驚的渾身一顫,之後才在父親的肅然註視下,俯身叩首而應。

李勣大將軍這才似松了口氣,看了一眼姜沃道:“姜相為此見證。”

姜沃亦行禮而應。

*

英國公府諸子孫退下時,李敬業是走在最後的。

雖然知道祖父還有幾句單獨的話要跟姜相說,但他還是忍不住道:“我就候在院外,祖父有事就喚我。”

見他身影退出,李勣大將軍搖了搖頭道:“說來,我雖然對敬業總沒有好臉色,甚至時不時罰他,但終究沒有狠下心使勁管束他。”

姜沃頷首:也是,李勣大將軍可是軍中出身,要是下狠手訓孫,總能扭過他的性情來。

李敬業或許就不是那種,行事多有任性放肆,遇事懶得多想深想,只是口無遮攔快意恩仇的性情。

李勣問道:“姜相也多為此子頭疼,是不是曾想過,為何我的孫兒不像我?”

姜沃輕輕點頭。

李勣忽然微微一笑,這笑意裏說不出是釋然還是悵然:“不,其實是姜相不識少時我。若是魏相等人還在,必然會道‘敬業是最像我的’。”

“他與十來歲的我一模一樣。”

姜沃微愕,望著這個她心目中,從來謹慎穩重如松柏般的李勣大將軍。

忽的心中湧起莫大傷感。

“你從前雖知我出身草莽,但大約不知我為賊寇時,是何等性情。那時隋末人命比草賤,我行事便是如此,只按性子來,所有不愜則與人爭鬥。”

後來,實在發生了太多事。

當年落草為寇時的十三四少年,只覺亂世朝不保夕,說不定自個兒明日就死了呢。他想過生想過死,卻絕沒有想過,他會見證一個新的王朝誕生,並做了三朝重臣,以位極人臣的地位終老。

人生際遇實是玄妙。

此生至此實算圓滿。

如果說還有什麽放不下的——那便是幾十年前,遇到一個神神叨叨的乞丐,告訴他‘汝家數十年後,便有家破人亡之劫。’

此事一直壓在他心上。

所以方才才會如此嚴厲叮囑長子約束子孫。

所以,才特意讓姜沃來做見證。

此時室內無人,唯有一片混沌的藥氣。李勣大將軍沈默片刻,終是問道:“姜相師承兩位仙師,不知能否算得,我家族劫數可能化解?或是,能否有化解的機緣。”

姜沃頷首:“能。”

她望著李勣大將軍,字句重若千鈞,如以一己之力撐住天數:“我在,就能。”

如果這一回李敬業還要造反,她會先處置流放了他。她會保住李勣大將軍的身後事。

李勣的神色終是徹底一松:“我知姜相是一諾必踐之人。”

“子孫或平庸或不肖,多托於姜相了。”

*

姜沃離開前,李勣忽然又想起一事:“還有一言,得請你代我轉達給陛下。”

“我已然吩咐過子孫,不許多置金玉陪葬。”

“棺中惟加朝服一副,死倘有知,望著此奉見先帝。”[1]

李勣能管的了子孫,可管不了皇帝。他想,以皇帝的性情,必會為他行大葬,多賜禮器。

實在是不必了。他早就給自己選好了明器,是幾匹曾經隨著他征戰沙場的愛駒的彩瓷。

“只請陛下萬勿費心。”

姜沃聽過後也只能道:“大將軍之言我必轉達到,只是……”皇帝只怕不會應。

*

果然,皇帝聽聞姜沃轉述之言,次日再次擺駕,親臨英國公府。

這一日,皇帝屏退了所有人,只與英國公談了大半日。

最後,兩人再次說起薄葬之事。

皇帝原本堅不允。直到李勣自榻旁取出一對黃翡雕琢成的柿子:“陛下早已賞過臣最好的明器了。”

“臣初見陛下,是陛下五歲時。先帝命臣代陛下鎮守並州。”

“彼時陛下從先帝的多寶閣上取了這一對柿子相贈。還道曾聽文德皇後言,柿乃‘事事如意’,以此相贈,盼臣諸事如意。”

“臣這些年尊榮已極,皆是陛下所賜。”

皇帝眼前一如既往有些模糊,他伸手接過這對黃翡雕琢成的柿子,冬日裏,玉質一片冰涼。

他聲音薄的如同冬日裏散開的霧氣:“大將軍若去,朕於朝堂再無可依。”

李勣一世謹慎小心,用皇帝的話說,便是‘歷三朝未嘗有過’。

哪怕皇帝從不避諱在眾人面前提及他是托孤重臣,待他亦多如師長般敬重。但自皇帝登基,李勣在他跟前,便沒有一點逾越身份的言行,皆是以臣下本分自居。

直到今日。

他才稍稍逾越一二,像是一位老師與長輩一樣,語氣溫和但卻不那麽畢恭畢敬,對皇帝道:“陛下這些年困於病痛,已然做的很好了。”

“來日九泉之下,先帝若問起,臣亦如此道。陛下無負先帝托付社稷。”

皇帝終於榻前泣淚難言。

**

十二月戊申,尚書左仆射、太子太師、英國公勣薨。

是冬無雪。[2]

次日恰好是大朝會。

禮部尚書許圉師帶著禮部通宵達旦為英國公擬了數個謚號,以備皇帝明日擇選。

然而次日大朝會,皇帝不但久違上朝,還根本未用禮部擬好的謚號。

直接為英國公定下謚號‘貞武’。

朝臣們是略有些驚訝的:因‘貞’字多用於文臣,且是最頂尖的文臣。比如魏相謚號便是‘文貞’。

姜沃更知,雖說後世排謚號,最佳是文正,但其實‘正’字是為了避諱宋仁宗‘趙禎’的‘禎’字,才把文貞改為了文正。

此時文臣宰輔最佳之謚,便是‘文貞’了。

如今,皇帝卻定下一世戰功赫赫的英國公謚號為‘貞武’。不過朝臣們也只是略略驚訝一下,並無異議。

出將入相,英國公當配此謚。

議過謚號,還要議及……下葬事。

尤其是下葬之所:說來,英國公歷經三朝,究竟陪葬何處皇陵,還得看皇帝的心意。

皇帝這回根本不與任何人商議,所有的話都只是吩咐,禮部只需要在旁當個耳朵記下來。

“英國公陪葬昭陵。”

禮部尚書許圉師記下這句話時,直接將下一句話‘配享廟庭’也寫上了——

說來,能陪葬昭陵的,不一定能配享帝王廟庭。譬如陪葬先帝昭陵的臣子上百人,但只有諸如李靖、高士廉、房相杜相(還因為子孫謀反被取消過數年)、長孫無忌幾人,才有‘配享廟庭’之殊榮。

但英國公一定會有的。

故而許圉師已經先寫下了這句話。

卻聽皇帝道“英國公陪葬昭陵,但來日要配享朕之廟庭。”

許圉師一怔,這,本朝無此先例啊。

但這個念頭只轉了一瞬,很快就滅掉了。他絕不敢今日在此事上提出異議,於是全當這件事特別正常,立刻應聲,繼續記下去。

直到一一定下這些或有爭議之事,皇帝才於朝上露出悲痛之色,最後一次為大將軍加封官職:“追贈……英國公太尉,並州大都督。”

“輟朝七日。”

“昭陵英國公墳塋,從漢代衛、霍之名將先例,築陰山、鐵山及烏德鞬山,以彰大將軍此生亦有封狼居胥之功。”

“待下葬日,百官送殯。”

滿殿朝臣俱是俯身接旨。

姜沃起身時,看了一眼身側空出來的,屬於尚書左仆射的烏木椅。

雖說今年,英國公本來上朝的次數也不太多,這個座位多是空著的。

但此後,英國公再不會入座了。

**

為英國公下葬當日,棺槨自京中起,將送往昭陵。

百官奉詔送殯。

皇帝為天下主,自是不能隨行為臣子送殯。

故帝後親登太極宮舊殿目送。

皇帝起先只是靜立,直至望不見送殯之伍,運靈之車,才再次失聲落淚。媚娘扶住皇帝,亦眼中有淚光,久久無言。

這一日京中,柳車(靈車)輪轉,賵馬(送葬之馬)悲聲。

**

英國公過世後的這個年節,京中過的極是安靜沈寂。

東宮更是如此。

太子一貫仁孝,太子太師過世,自多傷感哀痛。不但停歌舞禮樂,更停年節下東宮屬臣上賀表之事。

而新歲後,太子右庶子郝處俊依舊來東宮求見太子。

“殿下,臣知殿下為先英國公感悲。”

“然還有一事,臣不得不諫於殿下。”

“尚書左仆射之位,乃宰輔中最重。請殿下思之慎之。”!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